国内电商卷到想关门?东南亚的 TikTok Shop,正给中国商家递 “入局指南”

描述文字

义乌小商品老板老李最近做了个大胆决定:把国内仓库里积压的3000个卡通手机壳,全部发往东南亚。在国内,这些手机壳9.9元包邮还没人要,到了TikTok Shop 马来西亚站,挂 19.9 马币(约 30 元人民币),两周就卖空了。更让他意外的是,有买家留言:“能不能印本地歌手的头像?我要 100 个!”

这不是巧合。当国内电商陷入 “卖 100 单赚 10 单钱” 的内卷时,东南亚的 TikTok Shop 正在上演 “新手也能爆单” 的戏码:2024 年平台跨境 GMV 涨了 3 倍,4.4 大促订单量比 3.3 大促翻了一倍。那些最早 “下南洋” 的商家发现,这里的生意逻辑简单到让人恍惚 —— 像极了 10 年前的中国电商,只要敢上架,就有人敢买。

图片

国内卷不动的生意,东南亚在 “反向捡漏”

老李算过一笔账:国内卖一个手机壳,扣除平台佣金、快递费、广告费,利润只剩 1 块钱;发到东南亚,关税因 RCEP 减免了 80%,物流用平台官方渠道,成本比国内发偏远地区还低,算下来一个能赚 8 块。“同样的货,换个地方卖,利润翻 8 倍。”

东南亚的 “红利”,藏在三个肉眼可见的差距里:

国内电商卷到想关门?东南亚的 TikTok Shop,正给中国商家递 “入局指南”插图(1)
  • 用户多到 “没被教育”
    :6 亿人口,互联网普及率刚过 50%,每天有 200 万新人第一次下载 TikTok。卖美妆的小张说,她上架的 “5 分钟速成眼影盘”,没做任何推广,光靠平台推荐就出了 500 单,“很多人是第一次网购彩妆,看图片好看就买了”;
  • 需求 “直白到可爱”
    :东南亚年轻人爱追剧、爱追星、爱 “跟风”。卖服饰的王姐发现,泰国用户搜 “泰剧女主同款衬衫” 的次数,比国内搜 “通勤衬衫” 还多;马来西亚华人多,春节前 “红色卫衣” 的搜索量能涨 300%,“他们要的不是多精致,是‘看起来和剧里一样’”;
  • 竞争 “佛系到犯规”
    :本土商家还在玩 “线下批发”,中国商家带着成熟供应链杀进来,几乎是 “降维打击”。做小家电的赵哥,把国内卖不动的 “迷你榨汁机” 稍作改动 —— 加个 “打榴莲” 的功能,在印尼卖爆了,“本地没同类产品,我们定价比国内高 50%,还被说‘性价比绝了’”。

最妙的是文化 “近到不用翻译”:越南姑娘和中国女孩一样追韩剧,马来西亚华人过年也贴春联,泰国年轻人爱用表情包的程度不输 00 后。卖汉服的小林,把国内抖音火的 “穿汉服逛夜市” 视频,换个越南博主拍,播放量破千万,“她们说‘这和我们的奥黛(越南传统服饰)一样美’”。

TikTok Shop 的 “隐形扶手”:把中国经验 “平移复制”

刚开始做东南亚时,王姐怕 “语言不通搞砸了”,结果登录后台发现,平台早把 “中文模板” 准备好了:标题可以用 “爆款”“包邮” 这些词,直播能用中文说 “3、2、1 上链接”,连客服话术都有 “东南亚版”—— 比如给泰国用户发 “萨瓦迪卡,你的快递在路上啦”。

平台给的 “安全感”,不止于语言:

国内电商卷到想关门?东南亚的 TikTok Shop,正给中国商家递 “入局指南”插图(2)
  • 内容 “抄作业就行”
    :国内抖音火的 “开箱实测”“场景穿搭”,换个东南亚面孔拍,流量照样爆。王姐把国内直播间的 “衬衫显瘦测评”,让菲律宾模特拍了一版,评论区全是 “求链接”,“连背景音乐都不用换,中文歌在东南亚年轻人里超火”;
  • 货架 “躺着也能出单”
    :不想做视频?平台的 “货架场” 会主动推荐。老李的手机壳,有 30% 的订单来自用户直接搜索,“系统会根据浏览记录推,比如有人看过卡通视频,就会刷到我的卡通手机壳”;
  • 政策 “省到真金白银”
    :新商家前 3 个月免佣金,官方物流 “包邮到门”,还有大促期间的流量补贴。赵哥算了笔账,这些福利加起来,比做国内电商省了近 20% 的成本,“相当于平台帮你承担了试错成本”。

有个细节让商家们印象深刻:平台会定期发 “本地热榜”,比如 “印尼最近流行扎染”“泰国需要防蚊裤”。老李就是跟着热榜,把手机壳印上当地歌手头像,单月多赚了 5 万块,“等于平台把‘标准答案’递到你手上”。

不是谁都能赚,但这 3 类人最容易 “吃第一波肉”

东南亚的机会虽好,但也不是 “闭眼赚钱”。那些跑得最快的商家,都踩中了同一个节奏:

  • “库存杀手” 型
    :国内积压的尾货,在东南亚可能是 “新品”。王姐把去年的衬衫尾货发到菲律宾,标注 “限量款”,反而卖得比新款好,“他们不介意是不是当季,只要好看、便宜”;
  • “小而美” 型
    :别贪大而全,聚焦一个细分品类。小林只卖汉服配饰,发簪、璎珞这些小东西,物流成本低,还能溢价,“东南亚汉服圈小但集中,很容易成‘头部’”;
  • “节日捕手” 型
    :东南亚节日多到数不清,提前备货就能赚。泰国宋干节(泼水节)前,卖速干衣的商家订单涨 5 倍;马来西亚开斋节前,新衣服的搜索量能翻 10 倍。

赵哥总结得实在:“在国内要懂算法、懂运营、懂内卷,在东南亚,你只要懂‘他们缺什么’就行。” 他最近在研究东南亚的斋月,打算把榨汁机改成 “打椰浆专用”,“据说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椰浆饭,提前备货准没错”。

国内电商卷到想关门?东南亚的 TikTok Shop,正给中国商家递 “入局指南”插图(3)

别等红利变红海,现在上车还不晚

老李现在每天醒第一件事,就是刷东南亚的 TikTok 热榜。他发现一个规律:“这里的用户还在为‘第一次网购’兴奋,商家还没卷到‘比谁更便宜’,只要你敢试,就有机会。”

其实做生意就像赶早集,国内的集市挤不动了,换个新开的集市,可能摊位随便挑、客人随便接。那些最早摆上摊的人已经发现,东南亚的集市虽然新,但规矩和国内差不多 —— 用中国的供应链、中国的内容玩法,就能赚当地人的钱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达秘
THE END
达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