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 Shop 的二次转折:当「内容电商」走向「系统电商」

描述文字

导语《2025 上半年 TikTok Shop 调研报告》显示:平台规模与地域版图继续狂飙,但卖家的盈亏、合规与投放方法论,正在被一次“系统级重塑”同步改写。规模更大、门槛更高、运营更精细,是今年上半年的主旋律。


一、规模与速度:232 亿美元 GMV 与 17 个站点背后的扩张惯性

截至 6 月,TikTok Shop 全球已上线 17 个站点,欧洲(英、西、爱、德、法、意)与拉美(墨西哥、巴西)以及日本相继补齐,平台上半年合计 GMV 约 232.09 亿美元,延续高增长与全球化渗透的双重趋势。

从节奏看,TikTok Shop 以“快开站+快冷启”的方式加速复制:2025 年 1–6 月相继落子墨西哥、德法意、巴西与日本,多点启动带来流量池叠加效应,也把内容、履约、合规与投放的复杂度一并拉高。


二、地理结构重排:美欧韧性、新兴站点爆发,东南亚保持高位

美国:在关税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下,美国站依旧实现韧性增长,上半年 GMV 54.47 亿美元,3 月和 6 月为高峰,护肤美容、女装、健康类目领跑。韧性来自内容驱动的高转化与平台大促的节奏化拉升。

欧洲:站点“供小于求”,以节庆大促与本地化内容驱动爆发。5 月英国 May Deal Drops 同比增 166%,单场直播观看破 500 万;“中国产品+本地卖点”如吊扇灯在西法爆火,德国更偏节能与便携纳凉器具,显示同一产品在不同文化下的卖点分化。

东南亚:泰国、印尼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站点持续高位运行,美妆个护在多数国家断层领先,呈现“开架入门价+快内容起量”的典型内容电商结构。

拉美与日本:墨西哥自 2 月交易开放后月 GMV 连续环比上涨,至 6 月达 1601.7 万美元,TOP 类目为美妆、健康、3C;巴西 7 月销售额约 1640 万美元,增速居新开站点前列;日本开售带来“成熟电商市场+内容场域”的高潜组合。


三、从「手动挡」到「自动挡」:GMV Max 与内容治理的新秩序

上半年最具“系统意义”的改变,是广告与内容的“双轨重塑”:

  • 投放侧:6 月起新店无法创建手动广告,7 月 15 日起老店强制切至GMV Max,投放从“人设参谋”全面转向“算法代理驾驶”。它以目标(GMV)为中枢做自动化出价与分发,商家从微调关键词/定向,转向“喂高质量素材、构建全链路数据”的方法论。
  • 内容侧:东南亚强化内容质量治理,严禁搬运、录播与低质抄剪,AI 与人工巡查叠加信用分机制,违规直接降流甚至冻结商铺。内容质量从“锦上添花”变为“通行证”。

这意味着:平台把“效率”前移到系统层,商家的边际投入要从“手工调参”迁移到“素材、选品、页面与履约”这些能被系统放大的变量上。


四、生态分层:264 万店铺与「头部达人撑半边天」

全球店铺数突破264 万,印尼、美国、泰国位居店铺量前三;新增店铺增速最快的为墨西哥、德国等新兴站点。供给端的“涌入—洗牌—分层”正在加速。

达人端,印尼、美国、泰国、越南的带货达人与视频量领跑;TOP5 达人对站点 GMV 的贡献在印尼尤为突出,泰国/印尼甚至出现“单个达人过千万美元”的案例。品牌自播在欧美抬头,头部达人+品牌店播的双核正在成为稳定的 GMV 引擎。

解读:供给端“更多玩家”并不自动带来“更分散的结果”。反而,内容算法与投放自动化强化“强者恒强”:能稳定产出优质内容、掌握达人资源、跑通复购与履约的主体,获得更陡峭的复利曲线。


五、卖家的真实处境:过半不达标,成本结构被改写

TT123 调研显示,52.63%卖家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未达预期;仅25.73%双达成。压力来自关税波动、物流与采购上涨、广告政策切换与价格战叠加。

成本端,“采购(23%)+物流仓储(21%)”是上涨主因,关税和广告费也明显抬升,考验商家的供应链议价能力与广告效率。

结论:当流量与投放进入“系统化竞争”,粗放的“低价+广撒网”难以为继。卖家必须在产品差异、内容资产、履约效率与精细化投放上建立“多点优势”,用系统性的单位经济学抵御平台侧结构变化。


六、从口径到打法:PEAKS 的双区域路径

平台将跨境经营方法论 PEAKS 落地到具体区域:

  • 美国强调爆品+短视频+达人矩阵的快速起量:P(高品质商品)、E(商家内容加速)、A(营销放大)、K(达人内容)、S(用户体验)。
  • 欧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:老卖家复用美区爆款并做“德式质价比/法式时尚设计”等本地化微调;新卖家以“批量测款+商城冷启”切入,同时做多语字幕+节庆场景重构内容,达人优先英德法再扩意西。

这套方法论本质是把“内容、投放、达人、体验”装进同一个飞轮,要求卖家从“单点爆发”转向“链路协同”。


七、2025 下半年关键变量:AI 是效率革命,但要人机协同

报告判断:AI 将从选品、投放、内容生产到供应链全面渗透,带来“效率革命”;但持续增长依赖人机协同——即 AI 降本提效与本土化创意、用户数据沉淀、合规经营的组合拳。

可验证的落地场景

  • GMV Max 的自动化驱动与 AI 素材生成/智能剪辑协同,提高投放回报与素材更替速度;
  • AR/VR 试穿试戴与智能推荐提升转化;
  • “AI 卖家助手”降低运营人力负担,让资源回流到产品与体验本身。

八、给卖家的 10 条可操作策略(对齐平台新秩序)

  1. 以 GMV Max 为投放中枢:将精力由“调参”转向“素材、货盘、落地页与履约 SLA”,用端到端数据支撑系统优化。
  2. 构建“内容资产栈”:原创视频矩阵+店播 SOP+达人素材授权,确保在东南亚的内容真实与互动性,规避搬运/录播风险。
  3. 按 PEAKS 排兵布阵:美区打爆品与达人;欧区做本地化微调、多语字幕与节庆内容,匹配站点消费文化差异。
  4. 类目与地域的“哑铃型”配置:一端选择“内容高弹性”的美妆/时尚/健康,另一端配置“需求稳健”的家居/小家电,分散周期波动。
  5. 追随新增站点的冷启红利:墨西哥、巴西、日本处于“供给不足期”,用美区爆款+本地化微调快速切入,抢占类目心智。
  6. 达人结构再平衡:头部贵且稀缺,打造“腰尾部规模+品牌店播稳定盘”的双引擎,防止单点依赖。
  7. 供应链前置与税费管理:针对采购、物流、关税的成本抬升,前置备货与本地仓协同,提高议价能力,留足毛利缓冲带。
  8. 多站点价格与卖点 AB 测试:同一 SKU 在西法主打“设计/场景”,在德区主打“节能/耐用”,形成站点级“差异话术库”。
  9. 经营健康度面板化:以“投放回收期、复购率、退款率、履约时效、内容通过率”作为五维核心 KPI,匹配平台质量治理。
  10. AI 工具化治理:把 AI 用在“素材量产、评论理解、用户分群与创意自动化”,而不是取代选品/策略判断;用人机协同做长期复利。

结语:从流量赛跑到“操作系统之争”

上半年的关键词不是“更卷”,而是“更系统”。站点扩张与 GMV 增长固然亮眼,但真正决定下半场胜负的,是谁能把内容、投放、达人与供应链装进一套可复用、可扩展、可跨站点迁移的“经营操作系统”。在 GMV Max、内容治理与 PEAKS 的新秩序下,赢家将不是“跑得最快的人”,而是系统最强、韧性最好的团队。

一言以蔽之:TikTok Shop 的二次转折,正在把内容电商推进到“系统电商”。当平台把效率放进底层,商家就必须把“方法论”放进日常——唯有如此,增长才会变成复利,而不是短暂的风口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达秘
THE END
达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