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 Shop半年GMV飙到262亿!印尼反超美国成第一,张一鸣的“内容电商牌”怎么赢?

描述文字

兄弟们,TikTok Shop这半年的增长彻底超出预期了!2025年上半年全球GMV直接冲到262亿美元(约1887亿人民币),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。

 

 

谁能想到,2014年张一鸣力排众议入局短视频时,不仅改变了字节跳动的命运,十几年后还靠“内容+电商”重构了全球电商格局——现在印尼站点GMV60亿美元反超美国,成全球第一大市场;美国站顶着“不卖就禁”的压力,依旧实现91%的同比增长。

今天把这波增长的“区域密码、模式优势、潜在风险”拆透,想借势出海的卖家,看完就知道该盯哪个市场、怎么抓核心机会。

 

一、先看区域爆点:印尼反超、美国稳涨,两个市场的玩法天差地别

 

TikTok Shop的增长不是“单点爆发”,而是“东南亚冲顶+北美稳增”的双引擎,每个市场的增长逻辑和机会点都藏在细节里。

1.印尼站:60亿GMV登顶,靠“合规打底+流量红利”

吃尽头汤 印尼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,核心是2023年TikTok的关键决策——高价收购Tokopedia控制权,彻底搞定本地化合规:

·合规破局:收购前,TikTok因“外资电商合规问题”一度退出印尼,收购Tokopedia后,快速打通本地支付(比如LinkAja)、物流(与J&T Express合作),解决了“支付信任+履约时效”两大痛点,业务直接反弹至退出前的120%;

·需求匹配:印尼用户日均刷TikTok超2.5小时,对“场景化+高性价比”产品毫无抵抗力。比如有个卖折叠收纳架的卖家,拍“雅加达租客小公寓改造”视频——开头3秒拍“衣服堆满地”的痛点,中间演示收纳架安装,结尾拍“整洁房间”,单条播放破15万,带单量比传统电商平台高4倍;

·数据细节:印尼站上半年GMV60亿美元,占全球近23%,其中美妆个护、家居收纳、3C配件贡献超60%销量,这些类目现在还是“低竞争+高需求”,新手进去还能吃到流量红利。

 

2.美国站:58亿GMV+91%增长,收入结构藏着新趋势

 

美国站虽然面临政策压力,但增长依旧强劲,更关键的是收入结构的变化,能看出未来方向:

三大板块占比调整:

① 视频带货:贡献50% GMV,虽比去年的58%下降,但仍是核心——比如卖运动瑜伽裤的,拍“户外跑步实测”短视频,靠“弹力展示+场景代入”,转化率比硬广高2倍;

② 店铺销售:占比从32%升至36%,说明美国用户开始习惯“搜店铺复购”,做“精品店”的卖家有机会(比如专注“小众设计师首饰”的店铺,靠老客复购就能实现日销30单以上);

③ 直播带货:占比从10%提至14%,但头部效应减弱——上半年仅1场百万美元GMV直播,远低于2024年的4场。这对中小卖家是好事:不用跟头部达人抢流量,做“垂直领域直播”(比如“宠物用品测评”“厨房小家电实操”),反而容易靠精准人群出单;

 

潜在风险:政策不确定性仍在,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,原本计划黑五备货100万,现在只敢备50万,怕政策突变导致库存压货。

 

二、增长逻辑:和亚马逊反着来,TikTok Shop靠“内容闭环”赢麻了

TikTok Shop能实现翻倍增长,核心是走了一条和亚马逊、沃尔玛完全不同的路——不是“用户搜啥卖啥”,而是“用内容勾着用户买”,这几个优势让它在全球电商里撕开了口子。

 

1.10亿MAU打底:流量池够大,转化路径够短

截至2025年5月,TikTok移动端海外月活用户破10亿(Sensor Tower数据),这么大的流量池,再加上“刷视频→种草→下单”的闭环,转化效率比传统电商高太多:

·传统电商路径:用户有需求→打开亚马逊搜索→对比10家店铺→犹豫半天下单,整个过程至少30分钟,还容易被竞品截胡;

·TikTok Shop路径:用户刷视频时被“场景化内容”吸引(比如刷到“博主用咖啡机做拿铁”)→点击视频下方小黄车→1分钟内完成下单,决策时间直接从“小时级”缩到“分钟级”。

深圳有个做迷你咖啡机的卖家,靠拍“每天早上用咖啡机做咖啡”的日常短视频,单条视频就带了整整400单,比在亚马逊投广告还省了60%的成本。

 

2.“短视频+直播”双轮驱动:短视频种草,直播拔草

现在TikTok Shop的电商业务里,短视频带货占63%,直播电商增速更是飙到350%,两者分工明确、互相赋能。

·短视频负责“广撒网”:靠算法推给精准用户,积累基础销量和口碑。比如卖美妆的,拍“口红防水测试”“粉底液持妆8小时实测”,每条视频带1020单,10条视频就能稳定日销100单;

·直播负责“集中拔草”:当某款产品有基础销量后,开直播做“深度演示”。比如卖厨房料理机的,直播“用料理机做3道菜”,边做边讲解“绞肉、打汁、搅拌”功能,转化率比短视频高3倍;

·平台算法加持:报告提到,未来视频+直播的GMV占比可能突破75%,传统店铺入口会更多承担“工具化功能”(比如用户复购时直接搜店铺)。这意味着:想做TikTok Shop,必须把“内容能力”练到极致,不然根本抓不到流量。

 

3.字节母公司协同:收入超Meta,资源倾斜更足

 

2025年第一季度,字节跳动收入430亿美元,超越Meta成全球收入最高的社交媒体公司,这背后离不开TikTok电商的贡献——电商业务能拿到更多流量、技术资源:

·流量倾斜:平台会给“带商品链接的内容”更高推荐权重,比如同样是美妆视频,带小黄车的比不带的曝光高25%;

·技术支撑:算法能更精准匹配“用户兴趣+商品”。比如用户常刷“健身视频”,就推瑜伽垫、运动服;常刷“母婴内容”,就推婴儿辅食工具,精准度比传统电商的“关键词推荐”还高40%。

 

三、不能忽视的挑战:增长背后,3个坑要提前避开

TikTok Shop的翻倍增长不是“一路坦途”,想长期做下去,这些挑战必须正视:

1.政策压力:美国“不卖就禁”的风险仍在

虽然美国站目前增长强劲,但政策不确定性是悬在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——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威胁“禁止TikTok电商业务”,未来是否会出台更严的本地化要求(比如强制本地仓、数据本地化存储),都是未知数。有个做家居的卖家,现在采取“小批量多批次”备货策略,避免政策突变导致库存积压。

 

2.巨头竞争:Meta、亚马逊都在抢蛋糕

 

传统巨头和社交平台都在跟TikTok Shop抢用户:

·Meta:靠“Instagram Shops+Reels带货”,利用“社交关系链”种草(比如用户朋友买了某件衣服,会推给同款用户),2025年上半年电商GMV同比增长85%;

·亚马逊:强化“Amazon Live”直播功能,还靠“FBA物流时效”(美国本土3天达)吸引卖家,TikTok Shop美国站的直邮时效(710天)还比不过。 有个卖服装的卖家,现在不得不在TikTok和亚马逊两边开店,哪边有流量就重点做,分散竞争风险。

 

3.内部平衡:内容商业化vs用户体验,流量成本涨了

想赚更多钱,就得加广告、加商品链接,但这会影响用户刷视频的体验。

·数据下滑:广告点击率从2023年的1.8%降到2025年的1.2%,用户对硬广越来越反感;

·成本上升:流量成本年均涨35%,以前投100美元广告能出20单,现在可能只出15单。

怎么在“卖货”和“留用户”之间找平衡,是TikTok Shop接下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
 

四、对卖家的启示:盯准两个市场,练一个核心能力

想借TikTok Shop的增长红利,不用贪大求全,盯准两个市场、练一个核心能力就行了。

 

1.市场选择:印尼冲量,美国做精品

·印尼站:适合新手试错,选“美妆个护、家居收纳、3C配件”,靠“低价+场景化视频”快速起量。比如卖“15万印尼盾(约75人民币)的网红化妆刷套装”,拍“化妆刷上妆实测”视频,容易出单;

·美国站:适合做高利润精品,比如“小众设计师服装、智能家居、宠物智能用品”,靠“店铺复购+垂直直播”赚钱。比如卖“29.9美元的智能宠物喂食器”,利润能有12美元,比印尼站高3倍。

 

2.能力建设:把“内容转化”练到极致

不管做哪个市场,都要会拍“能带货的内容”,核心就3个技巧。

·短视频开头3秒抓痛点:比如卖收纳盒,开头拍“衣服堆得没地方放”,比直接拍产品外观的点击率高50%;

·直播做“场景化演示”:别硬讲参数,比如卖料理机,直播“用它做一顿饭”,边用边说“绞肉只要10秒”,比单纯讲“功率200W”转化率高3倍;

·借算法推流:视频标题埋“高搜索词”(比如美国站埋“Yoga Pants for Women”,印尼站埋“Alat Organisir Rumah”),能提升自然流量。

 

总结

TikTok Shop的翻倍增长,证明“内容+电商”的模式在全球都吃得开。当年张一鸣坚持做短视频,现在看来是“一步看十年”的远见——用10亿用户的流量池,重构了“用户怎么买、商家怎么卖”的逻辑。

对卖家来说,现在不是“要不要做”,而是“怎么抓住细分机会”:印尼的流量红利、美国的精品机会,只要选对市场、做好内容,就能分到一杯羹。

兄弟们现在更想做印尼还是美国?或者卡在内容拍不好、备货没思路?有什么问题都欢迎来咨询军哥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达秘
THE END
达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