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 日本站满月战报:有人 7 天赚 11 万,有人还在等第一单
“日本站到底能不能赚?” 这是最近跨境圈最火的话题。
6 月 30 日 TikTok Shop 日本站开售,刚满月就炸出一堆 “战绩”:有人 7 天 GMV 破 240 万日元(约 11.77 万人民币),有人靠自然流量一天出 200 单,也有人守着店铺 30 天没开张。这个被喊了半年 “必争之地” 的新市场,到底是 “淘金热土” 还是 “坑”?我们扒了 30 天数据、聊了 20 个卖家,总结出这份 “日本站生存指南”。
01 满月数据:总 GMV 超 2450 万,数码类目杀疯了
先看大盘 —— 上线 30 天,TikTok 日本站总 GMV 超 336 万美元(约 2453 万人民币),7 月日均销售额破 10 万美元,28 号单日冲到 29 万美元。这增速,比同期欧美新站点快了 3 倍。
品类战报更刺激:


举个例子,MAGIC JOHN INC 的钢化膜,7 天卖 2797 单;WenzhuangShop 的真空手机支架,月销 8553 单,光这一个品就赚 70 万 +。这些品有个共性:轻、小、解决具体痛点(手机膜防摔、支架能磁吸),完全吃透日本消费者 “实用主义 + 细节控” 的需求。
02 卖家众生相:有人 4 天出单,有人 30 天挂零
打开卖家交流群,一半人在晒单,一半人在焦虑:
- “天选之子” 型
:7 月 15 号开店的卖家,4 天出单,自然流量一天 200 访客。他总结 “选品要抓 ‘小场景’,比如日本家庭收纳需求大,折叠硅胶盆能卖爆”;
- “闷声发财” 型
:直邮店 7 天 GMV240 万日元,主打 “本土稀缺品”(中式茶具、汉服配饰),靠 “日本用户对 ‘新奇中国货’ 好奇” 吃红利;
- “踩坑流泪” 型
:30 天没出单的卖家,通病是 “照搬欧美玩法” —— 选品太大(比如卖按摩椅,运费压死)、内容太硬(纯产品展示,没情绪共鸣)。
最绝的是“自然流量玄学”:有卖家没发几条视频,靠 “商品卡 + 店铺名带关键词”,一天被搜出 200 单;也有人砸钱投流,ROI 只有 1:1.2,血亏。
03 日本站的 “隐藏机会” 和 “必踩坑”
想进场,得先搞懂日本市场的 “脾气”,机会点:
- 流量红利还在
:新站点自然流量占比超60%,店铺自营号、商品卡带货力强(比如销量前五的品,自营号成交占 57%);
- 本土稀缺品吃香
:中式茶具、汉服配饰、小众手工品,日本用户愿意为 “新鲜感 + 文化差异” 买单;
- 情绪消费爆发
:减压玩具、治愈系小物(香薰、迷你绿植)在 TikTok 播放量超高,“日本人压力大,爱买小玩意儿解压”。
必踩坑:
- 物流成本能压死人
:直邮 30 元 / 公斤起,选品必须 “轻、小、单价高”(别碰大货,血泪教训);
- 本土货盘难找
:日本对 “本土供应链” 要求高,没靠谱渠道别碰食品、美妆(合规能搞死你);
- 内容要 “软”
:纯卖货视频没流量,得 “场景化 + 情绪共鸣”(比如拍 “上班族用便携风扇救急”,比 “风扇功能介绍” 强 10 倍)。
04 现在进场,还来得及吗?
结论是:红利期只剩半年,现在冲还有机会。

看数据:日本电商规模 2025 年将达 1905 亿美元,TikTok 月活 3300 万,且新站点流量倾斜明显(新卖家更容易拿到曝光)。但要注意 ——
- 别盲目复制国内玩法
:日本用户更看重 “信任 + 细节”,得花时间做本土化(比如客服用日语、包装贴日文标签);
- 长期主义才赚钱
:有卖家说 “前 2 个月没利润,第 3 个月靠复购回本”,日本市场是 “慢热型”,得熬;
- 选品要 “精准打击”
:优先选 “轻、小、高毛利、本土稀缺” 的品(比如中式小家具、创意文具),避开红海类目(数码竞争已白热化)。
05 给新手的 3 个 “进场动作”
现在想入局,别等 ——
- 测品
:先开个人店,用 “1688 选品法” 筛品(搜 “日本爆款”,找轻小物件,比如折叠杯、便携熨斗),挂商品卡测试自然流量;
- 搞内容
:学日本本土 KOL,拍 “生活场景 + 痛点解决” 视频(比如 “加班到深夜,用便携风扇续命”),文案加日语标签(# 生活便利アイテム);
- 抓本土化
:哪怕没海外仓,也要优化物流(选 TikTok 官方物流,降低丢包率)、客服(用翻译软件及时回日语咨询)。
最后提醒:日本市场不是 “捡钱场”,但绝对是 “潜力股”。有人靠一个品赚 10 万,有人砸 10 万没水花,核心差在 “懂不懂日本用户”。现在进场,拼的是 “快试错 + 本土化”,红利窗口就这半年,抓不抓得住,看你了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menglar123.com/yy/599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