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海必修课:TikTok电商入局全解析

描述文字

过去几年,大家都在国内电商里卷生卷死。抖音、小红书、视频号……流量平台一个接一个冒出来,但到了今天你会发现,红利已经消耗殆尽,利润无限趋近于零。很多团队即便做到千万级GMV,算下来还是辛苦不赚钱。于是,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出海。

 

这篇文章,我想和大家聊聊:为什么出海、出海前需要准备什么、不同市场的差异、核心打法和管理思维。这些内容来自一线实战者“猫王”的经验,也是鱼圈第95期专题的部分内容(含一些闭门课,目前累计上百期内容),接下来我会用大白话帮大家拆开讲清楚。

 


一、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出海?

1.国内红利见顶:抖音流量贵到离谱,小红书种草竞争激烈,视频号变现效率也没那么高。整体来看,国内内容电商市场已经是两极分化,马太效应越发明显,且利润被压榨到极限。

 

2.出海是降维打击:国内玩了这么多年,大家的打法、供应链能力、内容思维都很成熟。把这套思维,经验搬到海外,至少在技术层面直接碾压当地市场,就像是带着最先进的武器打冷兵器时代的仗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出海不是简单复制国内打法,而是结合目标市场的人群画像、文化差异和政策环境,调整策略。

 

3.TikTok的趋势:TikTok 拥有全球超过10 亿月活用户,已覆盖 150 多个国家,具备真正的全球流量池属性。而2024年东南亚市场GMV约2000亿美元,其次平台基建越来越成熟,规则,达人生态、履约仓配都在快速完善,类似国内抖音的早期红利期。并且TikTok的流量模式(短视频+直播+货架)与国内抖音高度相似,国内抖音团队的经验,经过本土化调研摸索后大多数可直接复用,直接“遥遥领先”。

所以,出海不是要不要的问题,而是你准备好了没有的问题

二、出海的前提:你真的Ready了吗?

出海不是说开个店铺,挂个车,把货往国外一发就行了。它有几个硬前提:

  • 供应链能力:能否稳定供货、控品控质?
  • 资金承受力:能不能接受前期试错和亏损?
  • 团队配置:有本土化执行团队吗?能不能跑通0-1的SOP?
  • 合规与政策理解:不同国家的法律、税务、清关规则都不同,踩坑很容易翻车。

猫王的经验是:前期80%的时间放在调研和思考,20%才用来执行。需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、物流履约、政策法规等。最好是买个机票自己去当地实际的感受感受,去菜市场、超市逛逛,去坐坐公交,和当地人交流交流,就当出国旅游,国内过去机票也不贵。

一句话:出海前,先问自己——Are you ready?

 


三、选市场:为什么首站推荐东南亚?

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美国、日本、欧洲。但事实是:东南亚更适合第一站,这背后是市场潜力、文化亲近、平台扶持和实操便利性等多重因素的结合。下面用一个表格帮你快速了解核心原因:

 

发达国家虽然机会更大,但门槛高,就像美国、英国、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,确实蕴藏着巨大的商机,但对企业资质、合规性、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更为严格的要求。

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方便快速了解:

 

除了表格中的通用要求外,一些主要的发达市场还有其独特的挑战:

  • 美国市场:企业资质要求高(需中国或香港企业),且对网络环境要求严格,建议使用原生住宅静态IP。虽然客单价和利润高,但也依赖达人合作与原创内容,对新账号可能不友好。
  • 欧洲市场:税务合规非常复杂,除VAT外,德国、法国等地还强制要求EPR注册(包装法、WEEE等),年成本约200-500欧元。2025年虽推出了“一店开五国”(通过西班牙站可销售至德、法、意、爱尔兰)的便利措施,但仍需面对不同国家的语言、文化和消费习惯差异
  • 日本市场: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,“廉价感”产品很难销售。进口海关逆算征税模式(按售价的约60%核定关税)使得成本难以控制。同时,内容需深度本地化,简单的翻译很难获得认可。
  • 韩国市场:化妆品需KFDA认证(审批费高昂),电器需KC认证。平台会代扣代缴所得税(税率22%)

     

发达国家市场的“高门槛”本质上是平台和当地市场对商家综合实力、合规意识和长期经营意愿的一种筛选。虽然前期投入较大,但一旦成功进入并稳定运营,其带来的客单价、高利润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。

 

猫王建议:策略是组合拳,出海第一站,东南亚是必修课。先在东南亚打透,验证模式,再去挑战发达国家。东南亚主打“刚需品+本土化品牌”;发达国家可以尝试“平替大牌+高客单商品”。

 


四、出海打法核心:双轮驱动 + 本土化

1.双轮驱动:跨境店 + 本土店

  • 跨境店铺:低成本测品,快速起量。
  • 本土店铺:承接爆品,深耕市场。 两者结合,既能降低试错成本,又能把利润做厚。

2.达人 + 短视频为核心

  • 达人矩阵:大量达人帮你测款、做爆款放大。
  • 短视频挂车:用内容驱动销量,效率最高。
  • 直播:利润率最低但能放量,适合作为后期承接。

3.本土化执行

  • 海外仓、物流团队放在当地,提高履约时效。
  • 内容素材用本地人去拍,本地脸更有信任感。
  • 核心供应链和财务控制仍在国内,保持效率和掌控力。

4.财务驱动思维不要盲目追GMV,而是算清楚盈亏线。每个小团队要清楚:每天多少单能盈亏平衡,退货率多少可接受。生意要理性,而不是赌徒心态。

 

实操路径:

阶段一:基建与测品:

利用跨境店进行商品卡测品,快速验证产品潜力,避免备货风险。推荐刚需品、小而美产品(如衣食住行相关),通过1688或拼多多代发降低试错成本。使用数据分析工具(如FastMoss、飞瓜)分析市场容量、价格带和趋势。

 

阶段二:短视频与达人结合:

短视频是核心抓手,需大规模铺量(500个品中可筛选出2-3个爆品),通过混剪(CapCut+剪映)优化素材,抓住黄金3秒。结合KOC(小微达人)进行测款和引流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

 

阶段三:本土化运营:

测品起量后,备货至本土仓,结合GMV Max投放放大流量。直播作为最后触点,需本土化团队执行,国内团队负责核心策略。

 

阶段四:供应链与品牌化:

整合供应链(如大湾区、义乌的产业带),确保品控和成本优势。注册本地品牌,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市场竞争力。

 


五、避坑经验:血泪换来的教训

1.商品卡别幻想赚钱:它更多是测款工具,大规模铺货效率低,容易死号。

2.本土化不可替代:不要指望在国内直播卖美区,文化差异和监管都会让你翻车。

3.库存与履约是关键:物流慢,库存积压就是大坑。要利用边境仓、本地仓,减少滞销风险。

4.不要恋战:平台红利期一过,再强的团队也可能做不动。要学会顺势而为。

5.政策随时变动:美国对中国小包裹的关税已经提高到145%,之前的“免税门槛”取消,很多卖家利润瞬间没了,完全没有缓冲时间。政策风险是出海最大的不可控因素。

6.用户心智壁垒:在日本,TikTok Shop 就因为用户对“中国电商=物流慢、不靠谱”有偏见,导致渗透困难。这说明本土化不仅是形式,更是文化心智的打通。

7.现金流压力:东南亚 COD(货到付款)比例高,用户可能拒收或退货,卖家就要垫资,导致现金流吃紧。如果没有准备好,可能单量一大就资金链断裂。

8.内容差异巨大:比如印尼喜欢带点宗教色彩的宣传,泰国喜欢搞笑和感性,越南喜欢直给的价格刺激。一个模版打全球,注定翻车。

 

一句话总结:海外市场很香,但坑也很深。红利和风险并存,准备不足的往往死得更快。

 


六、管理与团队:阿米巴模式的威力

阿米巴模式最早来自稻盛和夫,核心就是“内部小公司化”。在跨境电商里,这种方式能让每个小组当自己的“老板”,自负盈亏,行动更灵活。

 

很多出海团队已经在学这种打法,比如把团队拆成多个项目组,每组只负责一个品类或一个市场,谁赚钱谁分红,不赚钱就优化。这样避免了“大锅饭”,激励也更明确。在管理上,可以结合数字化工具,比如实时财务看板、销量追踪,把每个小组的盈利情况透明化,增强竞争感。

 

阿米巴模式的好处是能快速复制。一个 SOP 跑通后,可以马上复制 5 个、10 个团队,每个团队自成一个小单元,但背后供应链、财务仍统一掌握,既高效又能规模化。

 
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模式对老板要求很高,要能平衡“授权”和“管控”。既要让团队有自由度,又要有规则和边界,不然容易变成各自为战。

 

几个关键点:

  • 小团队自负盈亏:每个小组都算清楚盈亏线,提升效率和责任感。
  • CEO要下场跑0-1:核心项目必须一号位亲自跑通,形成 SOP,再交给新人复制。
  • 聚焦与长期主义:不要幻想一夜暴富,出海是长期事业,需要小步快跑、持续迭代。

     

一句话总结:阿米巴模式让团队像打仗一样,每个小队长都带兵打赢一场小仗,最后合起来就是整场大胜。

 


七、战略认知:出海≠卖货

出海不只是把货卖出去,而是把中国供应链、中国品牌的全球化,让made in chain照耀全球。

要有全域视角:TikTok只是入口,还要结合Shopee、独立站、线下渠道,做全域经营。

品牌建设优先:很多成功的跨境案例告诉我们,长期主义就是要在当地建立心智。比如国内的平替品牌在美区通过 TikTok 爆红后,马上转向独立站和本土仓,把品牌扎根下来,而不是单纯靠低价卷市场。

政策与合规不可忽视:国际局势,美国关税政策,欧洲市场的隐私和税务合规也越来越严格。这些都是“出海不是卖货”的另一层含义,要有全球战略视野。

市场扩张:TikTok Shop的全球扩张非常迅速,已覆盖包括东南亚、欧洲、美洲(加拿大、美国、墨西哥)、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日本和墨西哥已然是其中一员,而巴西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未来目标市场。

长期价值:未来的出海,一定是“内容驱动+供应链护航+品牌心智”,这样才能穿越周期。否则,就算短期赚快钱,也很快会被淘汰。

 


结语:2025年的机会在海外

国内电商已经打到极限,出海窗口正当时。TikTok 就像 21 年的抖音,东南亚就像 15 年前的东莞。无论你是团队老板还是操盘手,现在不出海,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
 

但记住:出海不是冲动,而是战略。不是赌一把,而是要准备充分、有方法、有长期主义。如果你能用国内沉淀的能力,把它复制到海外,那么在2025年之后,你很可能会迎来自己的第二曲线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达秘
THE END
达秘